当前位置: 党群建设 > 意识形态 >
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和“根”
时间:2024-01-16  来源:淮安市中心血站  字号:[ ]

2024-01-15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武警部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习近平主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守魂脉和根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在坚守魂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魂脉,在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

坚守魂脉,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是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普遍真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科学性、立场的人民性、品格的实践性、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彰显科学思想的伟力。习主席深刻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占据真理的制高点,意味着对现实的规律性把握,其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意味着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其根本在于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占据着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是马克思主义矗立于人类思想史高峰的根本所在。

坚守魂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习主席深刻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百余年的奋斗中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坚守魂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不止步。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有的放矢”等词语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诗经》中的“小康”一词来描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十分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之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隆礼重法”之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法自然”之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滋养。

在坚守根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坚守根脉,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必然走自己的路,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从整体上把握“五大突出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

坚守根脉,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理解“人口规模巨大”,从“不患寡而患不均”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从“天人合一”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世界大同”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等,这些价值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坚守根脉,要立足“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没有水土不服,中华文明发展至今也没有断流枯萎,根源就在于二者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第二个结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更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局面。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以“第二个结合”为导向,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更好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精神,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破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性难题,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掌握看家本领与坚定文化自信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又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持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相统一。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一个国家和政党而言,最根本的实际无外乎国情和世情两个方面。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体现了真理具体性与过程性的统一。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世界,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自信自立,坚定走自己的路。

坚持守正与勇于创新相统一。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又以新的实践不断为理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执笔:刘勇、谢析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