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之源,
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1]。
献血是一项
社会性、公益性、文明性的社会活动,
是爱心奉献的高尚行为。
它不仅能满足患者医疗用血需要,
而且还能促进献血者的健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许多人都热衷于献爱心、做好事。
在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献血事业发展迅速,
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
目前,献血有两种形式,
即捐献全血和捐献成分血。
在献血的时候
往往许多人会有相同的疑问:
有什么区别啊?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还得从了解全血和成分血的本质,
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说起。
啥是全血
直接将献血者静脉里的血液引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血袋内,不做任何加工,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我们就称为全血。
啥是成分血
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浓缩所制成的血液制品,即成分血。
我们先了解血液输给病患的情况:
最初输血都是直接输全血。但人们逐渐认识到输全血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各组分最佳存储条件不同,储存后血浆、血小板功能降低。
另外,由于全血中包含的物质成分较多,全血输血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多,例如,常见的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传播多种疾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从上述缺点来看,全血储存和输注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成分输血优势不断凸显。例如,成分输血提升了血液利用率;分离储存可以让各组分发挥更佳作用,还能有效减少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致的输血反应,减少输全血可能传播的疾病等等。近年来,成分输血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1,2]。
在现代医学的进步中,成分输血作为一项精密而高效的治疗手段,引领着血液医学的发展。供血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后,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人相应的血液成分即为成分输血。而成分输血的背后,则是成分血这一珍贵的资源,其精确的分离与利用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成分血也可以来自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但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献血者开始直接捐献成分血,即通过相关仪器的处理,只收集需要的成分,而其他的血液成分重新回输至献血者体内。
可见成分献血是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的献血方式[1-3]。
由于制备不同的血液成分,要求全血采集后采用不同的保存条件,这就大大增加了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难度和不便。例如,全血采集后,通常需要贮存在2℃-6℃条件下,并在6-8小时内分离并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和冰冻血浆成分用于临床,这样可有效保持血浆中凝血因子等有效成分的活性。但制备浓缩血小板,则要求全血采集后8小时内分离并制备成浓缩血小板,并振荡保存于22℃条件下。成分献血则有效避免了制备、采集以及储存等多方面问题。
临床上对不同血液组分的输血需求的占比也并非是按全血中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比例来的。单纯献全血往往会出现红细胞满足需求时血浆过剩而血小板不足的问题。
成分血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治疗,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很多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不是因为缺乏血液中的全部成分而需要输血,而是需要特定血液成分进行治疗。此时使用全血输注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献成分血可以更直接帮助患者疾病的治疗[1-3]。
在我国,捐献成分血以捐献单采血小板最为普遍。我们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且新陈代谢比较活跃。捐出血小板后其实很快就可以恢复到采前的水平。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周期仅为短短的2周,这也为临床提供更多血液资源提供了可能。
我们的无偿奉献点亮了他人生命的光芒,是一份壮举。愿更多人能加入献血的队伍,让献血者的热血能物尽其用,让患者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阳, 罗广平, 黎世杰等. 全血室温放置后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3, 36(3):3.
[2] 王凌峰, 卢尧, 文爱清. 全血在战伤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5):7.
[3]何伟胜. 再谈输注新鲜全血的不利因素[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