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网站 > 学习园地 >
献血与用血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明晰
时间:2011-08-04  来源:淮安市中心血站  字号:[ ]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俗讲,就是指将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这种医学术语,确实不大好懂。术业有专攻,也不足为怪。但有些和你我息息相关,同时又和医学沾点边的公共行为,却必须给一个清晰账单。比如献血与用血。

    提这个,是因《人民日报》昨日在要闻版头条提出“无偿献血为何有偿使用”的问题——最近,有人在网上发文称:无偿献血,有偿使用,有关机构从中牟利。对于这个传言,记者多方面求证,得出的权威结论是:无偿献血最初是由国际红十字组织倡导的,中国红十字会也只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表彰工作,实际操作由卫生部门负责,澄清了红十字会卖血的传言;患者用血支付的费用,也非血液成本费用,而是支付的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澄清了血站和医院“以血牟利”的传言;关于献血者无偿用血,需要凭本人“无偿献血证”在医疗机构用血,免交费用程序由地方规定。若是异地用血,则需先垫付,然后回本地结算。

    看完报道,会发现网帖所言与现实有不少出入,不可尽信。不过,新闻后的跟帖,却也有如下留言:“甲:哥读大学时候,献了两次血,每次一包早餐奶;乙:NB啊!50元一袋的早餐奶都喝得起!”看似调侃,却也直指问题核心——眼下,无偿献血与有偿用血所涉各项成本,并不明晰,因此才招致质疑。

    相关方面列出的成本清单为:献血前体检、血液快速检测约20元;采血袋30元,加上相关耗材约50元;血液检测费约160元;宣传品、纪念品等约50元。但是,这种单方面的自说自话,说服力显然有限。无偿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事关公益,相关定价自然也要公益。何况,批量送检、储存的成本,自然也不应以“商业价格”来核算。而所谓“宣传品、纪念品”更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其作用相当于所有公文中不便列出详细名目时所使用的可包罗万象涵盖所有的“其他”二字。因此,才会引来上述“50元一袋的早餐奶”的讽刺。

    献血中所涉各环节的成本,如果没有完全公益、彻底公开的诚意,那么用血过程中的各项定价,自然也就随之可疑起来。网上所谓的“以血牟利”的传言,其实就包含着这种对不透明不公开的极度焦虑。因为是模糊混沌,而非完全公开透明的,所以自然会有各种坊间传言和小道消息来满足知情渴望。而谣言没准就夹杂其中,扶摇直上。

    这种状况,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开头提及的“血透”。既然我们赖以为生的血液中,都难免混入杂质废物,甚至发生病变,那么像献血用血这种事关公益和民众健康的公共行为,因为某些操作不当而引起知情焦虑,有时也在所难免。这时,不能讳疾忌医,而是要来一次及时的血液透析。过滤掉杂物,净化血液,才能恢复健康。让献血和用血的各项成本以及所涉各环节都全程透明,并尽量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全国献血信息的资源共享,简化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的报销程序,让献血者异地用血更加人性化。这些配套措施的联动跟进,都可视为扫除信任焦虑的“血透”,让民众献血放心,用血舒心。献血用血的公信力,就在这些细节上积淀生长。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