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选择哪些养老方式好
老人与老人互助——“年轻的帮助年老的”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这是河北肥乡县前屯村首创的一种养老新模式——互助养老。这种养老模式,是专门针对农村中因子女出门打工或不愿与子女住的空巢老人特意打造的。
用前屯村村支部书记蔡清洋的话说:“这里面住的有五保户、低保户,甚至还有七八个孩子的老人。尽管孩子多,但都不在身边守着,老人来这就是解决孤独寂寞的。”据他介绍,在这个互助幸福院里,住的老人年龄大小不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一。住在一起,身体好的帮助身体不好的,身体稍弱的就搬煤球、打扫卫生。相对年轻的多做点活儿,这样随着自己逐渐变老,也会有人帮助自己。不过,进入之前有一个必要条件是生活能够自理。
蔡清洋解释说:“因为仅是为了解决一部分老人,更重要的是互助性质,所以一些残弱、智障、病瘫的就不能来了。”肥乡县民政局局长李抬一也表示,互助幸福院不是把老人像敬老院一样集中到一起养老,其实质是居家养老。这种模式虽然没有解决残病老人,却解决了弱势老人,解决了一个时段一部分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占农村老人的90%以上。
据悉,目前肥乡县已有178个村建成各类互助幸福院,有162个村投入使用,15个村即将投入使用,34个村正在抓紧建设。
那么,这一在农村广为看好的养老互助模式在市区内是否可行呢?长安区一印社区居委会主任黄俊芬表示:“很难实现。”
黄俊芬结合自己多年社区工作分析说,首先农村居民邻里关系都处的很好,只要一个村子的基本都认识,彼此也都熟悉,很容易组织到一起。但是城市居民,一般都在单元楼里,彼此很少串门,用这种模式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其实和进养老院一个概念。
“此外,还有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上等资金成本问题上,在城市运作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农村。”市民刘先生表示。
老人与大学生间互助——“你省房租我省劳动力”
这是在德国比较流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德国,大学通常都没有足够的学生宿舍,而另一方面,许多在子女成家搬走或老伴去世后,只能独守大房子度日。于是,德国一些有大学的城市民政局和大学服务中心想出了一个主意,介绍大学生到孤寡老人家居住,可免去房租,但学生要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打扫花园、外出采购、冬天铲雪等。
这种由大学生和互助的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大学生住宿难、住宿贵的问题,也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
笔者采访中发现,目前我省居民利用这种模式的家庭并不常见。在记者随即采访的几位老人中,多数表示对此很感兴趣,认为是一种互惠互利、一举双赢的好模式。但问到是否会愿意现在就实行时,80%的老人却不敢尝试。
本信息共有 2 页第 页#p#副标题#e# “我现在身体还硬朗,家里活基本都能干,暂时还不用专门找人过来帮忙。”市民李阿姨表示,如果是上岁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许利用这种模式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77岁的王大妈则表示很担心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如果我们不在,留他自己在家,万一偷东西走了怎么办?”
王大妈说,如果由学校推荐,或者熟人介绍的大学生,她认为会比较可行。她表示:“对于我这样的单身老人,找一个人过来住,一起说说话确实挺好的。”但她要求,最好是手脚勤快、懂事的女大学生。
老人与单亲家庭互助——让残缺的家变完整
在一些单亲家庭,单身母亲或单身父亲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经常是两头不能兼顾,生活非常紧张。而另一方面,许多失去老伴、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生活非常寂寞,再加上腿脚不灵便,开车采购、收拾院子、冬天铲雪等重体力活干不了。
为了把这两种人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德国弗莱堡,出现了一种叫“三代同堂”的互助模式。这是由当地政府和福利机构出资建造的福利公寓,专门供孤身老人和单亲家庭居住,有公用的厨房和大饭厅,并有专人管理和打扫卫生。这样一来,残缺的家变成了完整的家,年轻的单身母亲或单身父亲不再为孩子没人照看而犯愁,而也因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他们甚至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出去旅游、野炊。
然而,这一温馨、祥和的互助模式,却很难得到国内人的认可。
市民魏女士表示:“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生活真的特别紧张,会首先考虑把自己父母接过来照顾孩子。毕竟,和一个陌生人生活,还是有许多不方便的。”
而老人方面,则是有太多顾虑,张大爷就很不自信的说:“像我这样,既干不了重活又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如果只是单纯接送孩子还能应付。但时间长了,孩子不用接送了,他们估计也就不愿意要我了吧”。
手记:
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是一个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就像我们不愿意自己的父母老去,不愿意生命迅速流逝一样,然而,这一切终究在不可避免中发生。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依靠少数人的认识和单方面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参与。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冷静思考与规划生命的最终归宿。
“养老话题”关系你我、永无止境,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本信息共有 2 页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