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群建设 > 意识形态 >
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时间:2020-09-22  来源:淮安市中心血站  字号:[ ]
2020-09-21来源:天津日报作者:宋 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党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战略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但只要我们善于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推进自我革命,风雨之后将迎来绚丽的彩虹。

在急难险重中推进治理革命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小到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和家庭治理都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愈加凸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号令四面、八方协同,显示出高超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在急难险重的“大考”中化危为机,交出优异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加快补齐治理体系中短板弱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夯实制度保障。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这为提升治理效能、赢得这场严峻斗争的伟大胜利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让人民群众在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实际困难的切实解决中,充分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尽快补短板、尽早堵漏洞、尽力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浴火重生后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新高度。

在固本强基中推进依法治国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强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让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和熟悉疫情防控的政策精神,提升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自愿自觉严格遵守各项疫时规章制度。地方政府快速反应、令行禁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回应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急需的法治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应急、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

面对来势汹汹的重大疫情,既要牢牢依靠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硬实力”,也离不开守土尽责、诚信守法、团结互助、不信谣不传谣等“软实力”。疫情暴发后,中央文明办和全国普法办分别下发《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和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的方案,对与疫情防治大局相违背的行为做出精神文明、依法防控的教育引导,是疫时有针对性开展德法共治的重要遵循。从疫情的防治到打击不良商家,从惩治渎职失职到打击借机滋事,从惩治散布谣言到打击诈骗侵财犯罪……正是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德法共治,发挥出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才能起到惩戒和预防、打击和教育的双重效果,为法治中国建设增添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在苦难辉煌中推进精神自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了一个民族难以磨灭的精神标识。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在这场舍生忘死的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中华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脉络,凝结成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根基。

马克思曾言,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家是每个人的生存家园,为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成长成才提供最重要的安全和秩序。个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有力保障,国家的繁荣富强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和爱国奉献。伟大抗疫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危机时刻的强力彰显;是向上向善的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伟力喷涌;是深沉而持久的文化自信在危险时刻的全力迸发。拥有伟大抗疫精神的人民是蓄势待发的人民,拥有伟大抗疫精神的国家是生机蓬勃的国家,拥有伟大抗疫精神的民族是越挫越勇的民族。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又在苦难中崛起。拥有了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国家和这样的民族未来也必将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