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这是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谈到城市治理。3月10日在武汉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较高的人口密度、较高的人口流动性、较快的人口增长让城市公共安全一直承压不小,一旦城市治理和风险处置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们对榜上有名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交出的作业打分点评,也正是出于对城市风险集聚效应的认识和警惕。这次大考,暴露了一些城市治理能力的不足,现实的经验和教训也让城市治理者和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当城市发展步入数字时代,只有借助数据互联、知识关联、信息共享等优势进行城市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才能真正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如何赋能城市治理?以往人们更为熟悉的是“交通治堵”的应用场景,在此次危机应对中,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数字治疫”的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杭州,早在2月初就依托城市大脑上线疫情防控重要的电子身份健康信号“健康码”,系全国首个;在江苏,利用矢量电子地图和高分影像等搭建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让掌握涉疫人员流动信息成为可能;在郑州,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的上线,方便政府随时掌握企业复工数据,为当地复工复产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城市有大脑,让数据成为资源,让城市各个器官协同工作,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和效果自然也不足为奇。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大脑的构建无异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它对城市的塑造远不是“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这种看得见的便利所能涵盖的。可以预见,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未来成为城市治理领域的关键词。但这在中国其实并不是新事物,据统计,截至目前约有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囿于“软硬件之争”的思维问题及产生数据孤岛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多种因素,建设进度和效果并不很理想,此次疫情危机就是一次检验。
城市大脑无法实现完全的照搬和异地迁移,只能在一个城市的肌理中生长起来。未来,杭州要担负起制度创新高地的使命,其他地方的城市治理者也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反思如何接着把城市治理现代化这篇文章写下去,用前沿科技搭建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枢”,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治理城市,增加城市的承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