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他们有的瞒着父母逆行出征,有的推迟早已约定的婚期,有的一次次主动请战,有的星夜兼程直奔武汉……24岁的女医生甘如意从湖北老家出发,带着镇政府开具的通行证,骑着自行车辗转300多公里,赶回工作的武汉江夏区某卫生院。3天4夜、风里雨里,只为“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让村民们放心。”中部战区总医院28岁的护士王艳,原本定于正月初六结婚,但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她说:“结婚是个人的事,可以推迟;抢救病人是要命的事,不能推迟。”
急诊室里、ICU病房内、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救援物资的运输途中……到处都有“90后”青年在奋战。社区工作者的队伍里、新闻记者的群体中、志愿者的行列内……到处都有“90后”青年的身影。
24岁的佘沙,来自汶川。两次请战,终于成为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员。汶川地震时,她是受援者;如今武汉战“疫”,她成为了驰援者。佘沙说:“汶川地震时,全国都来援助我们,现在我们也要用行动回馈湖北。”
“我们已经长大,该挺身而出了。”17年前,当一场非典来袭,“90后”还处在懵懂的童年、少年时代,弱小的他们是重点保护对象。如今,众多“90后”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力军。
“非典袭来时,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不仅是对岁月流转的感怀,也是对跑好历史接力赛的自信宣言。
曾几何时,“90后”的身上贴着不少“标签”:撒娇、任性、自我,还经常“崩溃”“佛系”“丧文化”……不少人担心,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然而,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90后”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证明了一切。
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加速了“90后”成长的脚步,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这种成长不只体现在生理和精神层面,也反映在抗疫实践的许多生动瞬间: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勒红的印记,方舱医院病床上举起的书本,风雪中社区人员坚守的身影,爱人去世却依然奋战在一线医生脸上的泪痕……
“玩起来像个孩子,履职时又非常可靠”“这些医护人员真的是又萌又能干”……年龄不一的患者信任他们、认可他们,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采、不一样的气质。
仅以防护服上那些斑斓多姿的创意为例,就能带给人们“穿透一切迷雾的光”。有的印上自己微信的二维码,有的画上可爱的卡通画,有的绘上美丽的花卉,还有的写上卖萌风格的“奥利给”、典雅风格的“我斩新冠携汝赏樱”、幽默风格的“请叫我帅哥”、深情风格的“隔离不分离”……正如网友们所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90后”在抗疫斗争中摔打成长,在困难挑战中顶天立地,用责任、担当、坚韧、奉献、乐观,为一代人的青春作出完美的注解。
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如同当年的“80后”,在饱受“叛逆”“自私”的质疑中,终于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鸣惊人,实现“鸟巢一代”的华丽转身。如今的“90后”,通过抗击疫情斗争,昂首走上历史舞台。
我们完全可以说:“90后”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也一定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一代!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