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近百名公务员在市政府大院捋袖献血,这也是宁波市新修订《宁波市献血条例》3月11日实施后,首个参加无偿献血的公务员群体。
3月11日,宁波市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号召全市各级机关公务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截止4月1日,宁波市本级已有2472名公务员报名参加无偿献血,有1308名公务员报名参加应急流动血库志愿者。此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夏天。
近几年,社会上不断有各种关于献血的谣言,再加上人们对献血存有疑虑,献血人数一直难以有大幅增长,我国的人口献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跟献血人群的特点是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献血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和部队官兵,这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学生献血积极性下降,再加上质疑红十字会和血站的负面新闻不断,导致一些城市由季节性缺血转变成常态性缺血。面对尴尬困境,不少地区都积极应对,大力宣传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甚至,一些地区还出台将“无偿献血”作为硬性规定的制度来进行约束。虽然这些举措不够明智,但也实属无奈。宁波市明文要求公务员以身作则, 这不仅是缓解“血荒”困境的有效之举,还能打破市民关于献血的各种疑虑,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从而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形成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和谐氛围。同时,对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构筑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递交提案称,可在适龄的国家公务员中宣传动员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生命,密切国家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也提出议案,建议国家公职人员除健康因素外,每年献血应不少于一次。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也认为,应该把无偿献血上升为每个公民的义务,号召符合条件的国家工作人员每年要献血一次。
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引来不少网友的热议,这也不是舆论第一次呼吁公务员应成为无偿献血的先行者。孙菁认为,现在世界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献血率分别是4.54%和1.01%。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9%,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献血的人次比例占基本人口比例的1%。我国的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也与西方国家和日本献血主力是国家公职人员正好相反。我国公务员献血比例很小,高校大学生占很大比例,且无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街头献血,靠天吃饭”成为很多城市无偿献血的现状。
孙菁代表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好做法,修改献血法,明确健康公民的献血义务,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务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建立稳固的献血队伍。应建立国家无偿献血管理系统,使无偿献血者用血能像在银行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规范,异地免费用血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固定献血队伍。
纵观世界一些国家无偿献血发展历程,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除完善的献血、用血制度之外,还要有个先导群体,通过这个群体的积极行动,诠释社会互助精神,向公众倡导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才能使无偿献血成为社会风尚。 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谁最应该成为无偿献血的先导者?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务员。1958年春天,为了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毛主席带头参加义务劳动,掀起了首都几十万人不讲工钱的大型义务劳动,结果使得十三陵水库在汛期到来之前,提前完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亦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做表率。”
公务员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这个群体在种种社会公共事务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人民的公仆,公务员不仅肩负着保障民众生活得安心满意的重大责任,还要有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理应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楷模。
所以笔者认为,鼓励公务员献血既可以解决血荒的燃眉之急,亦可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对于带动全民的义务献血,彻底解决医疗用血不足的状况,必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各级机关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动员与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参加无偿献血;还可对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公务员进行奖励和采取一些激励举措,使公务员献血真正落到实处。相信公务员的积极献血,对缓解当前许多城市“血荒”一定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