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群建设 > 意识形态 >
以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时间:2024-11-04  来源:淮安市中心血站  字号:[ ]

2024-11-04来源:天津日报作者:杨文圣 杨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大会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其中把“思政引领力”摆在首要位置。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体现。增强思政引领力,要在“知”“情”“意”“信”“行”上下功夫。

明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知,即知识、认识或理论、道理,是将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人们的理性认识越正确、越透彻,就越容易实现“内化”与“外化”。增强思政引领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发展。系统上来讲,纵向要注重推进大中小学、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要注重高校思政课的相互贯通。理论讲授上,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首先,要讲清楚“是什么”。教育学生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思想精髓、实践要求,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其次,要讲清楚“为什么”。引导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最后,讲清楚“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与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密切联系,善用新思想去观察时代、认识时代、把握时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激情,讲好中国故事激发爱国情感。激情,即激发、升华情感。情感是一种非智性因素,是内化和外化的催化剂,是理性认识到情感认同的激活剂。当人们喜欢某一活动时,就会积极参加、全身心投入;反之,则会消极对待。因此,要注重以史感人、以事化人。以史感人,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载体的总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真正扎根于人们心中,增进情感认同。以事化人,要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一系列变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鲜活、形象可观的案例、数据等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如脱贫攻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等的建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等。以上述可知、可信、可感的事例,引起情感共鸣,增进情感认同。

强意,善用党的伟大精神铸就强大意志力。强意,即锻炼、增强意志力。意志力是自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力,能保证即使身处危难也能冲破困境、开辟新局。反之,缺乏顽强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会不堪一击。我们要善用党的伟大精神如伟大的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奋斗精神,铸就坚强的意志力品格。首先,注重理想信念的强化。党的伟大精神深刻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增强意志力的根本动力。其次,要注重历史传承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党的伟大精神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集体意识,是党和人民共同的信仰、理想、目标追求的体现,能有效激发意志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注重示范作用的发挥。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和英雄模范人物,这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具有示范作用。最后,注重实践的磨炼。党在长期实践磨砺和考验中,意志力变得更加坚定和坚强。要善用挫折教育、实践教育等,将强意突出在行动中,注重在实践中锤炼意志。

笃信,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信仰。笃信,即坚定信仰。信念是经过认识理解、情感认同,包含有坚持的意志成分在内的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是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工作,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价值为核心,落脚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以常态化为基础,以制度化为保障。当前,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声音仍会出现;环境上的困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教育方法上的困境,灌注式教育方法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因此,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加强“五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重构科学化理论资源、优化环境载体、改进教育方法、构建长效化体制机制、健全制度化保障体系,以科学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导行,用好社会大课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导行,即引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是“知”“情”“意”“信”的落脚点,是实现“内化”与“外化”转化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要注重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好社会大课堂,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首先,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注重整合资源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和提炼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探索更加生动有效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通过参观红色基地、重走红色路线、追寻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感受国家发展,走进一线看发展进步、深入乡村看振兴成果,感受我国新时代伟大变革生动实践。其次,要实现导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到报国行,自觉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投身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