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献血科普 >
小小一粒稻米可以替人“献血”
时间:2015-01-31  来源:淮安市中心血站  字号:[ ]
      大面积种植的植物稻米中能提炼出人血中才有的人血清白蛋白。喝下含有纳米颗粒的液体,人体内的癌症细胞就能在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这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发生在位于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所。昨日,记者从该研究所了解到,这里有不少的科技“尖板眼”,完全突破了一般人的想象。
 
      水稻亩产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是人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用于治疗人体烧伤、肝腹水等病症,并可用于癌症、艾滋病的辅助治疗,是疫苗生产、干细胞培养的重要原料。传统方法中这种特殊的材料只能来自于人血,而提取需要的血浆则只能依靠捐献。
 
      但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里的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代常却改变了这一传统来源: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特殊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能自动合成人体血清白蛋白,保存在米粒中。将稻米脱壳、粉碎,提取白蛋白,多次过滤纯化,冻干……一系列工艺后,纯度高达99%以上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就生产出来了。
 
      这种特殊米粒与传统稻米看上去并无两样,但每公斤大米可以提取2.75克人血清白蛋白纯品。现在这种水稻亩产约550公斤,可提取1512克人血清白蛋白。按人一次献血200毫升计算,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克/升,这样,1亩水稻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相当于150人到200人的献血量。
 
      更重要的,这种植物提取的模式,能非常容易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杨代常认为,随着这一技术逐步进入临床应用,水稻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将逐步取代血浆,血荒将大为缓解。
 
      “先喝下一种含有纳米颗粒的液体,慢慢走过一个通道,激光束对全身进行扫描,纳米颗粒被激发后发出各种颜色的荧光;再由计算机生成三维图像,医生从图像上的荧光光点可以看到您体内有无癌细胞;万一有癌细胞,可以精确定位。”
 
      这样的描述并不是科幻故事,也许很快就会实现。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里的武汉珈源量子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了另外一种神奇的纳米产品,它能吸附在肿瘤标志物上发光,使医生直接“看到”肿瘤形态和癌细胞数量,进而做出更早、更精确的诊断。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纳米产品是科学家在高温环境中,使金属和化学物质组合成不同尺寸的颗粒,这些颗粒直径在1纳米-10纳米之间(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能够吸附在肿瘤标志物表面。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用同一波长的紫外线激发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传统方法中,微小的细胞体和蛋白质需要用化学荧光染料“染色”后才便于观测。但荧光消失速度快、不同颜色的荧光剂难以同时使用,这些新的纳米产品产生的荧光亮度更高、更持久,每0.1毫升“量子点”纳米荧光剂可用作100-200人份的癌细胞检测。
 
      阅读链接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底,先后引进了8位两院院士领衔的67个海内外顶级研究团队,承担了武汉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等30个国家重大专项,获得项目经费超过3亿元,获批建设病毒病防治药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孵化了40多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