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回顾2020年,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充分展现。
第一,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不仅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也是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第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它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第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梳理关于中国精神的一系列论述,可以获得四点启示:
其一,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中国共产党一向高度重视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谱系,硬核力量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其二,人贵有精神,一个民族与国家要自立、自强,更要有精神。
人的精神支柱是由理想、信念构成的,国家精神的灵魂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强化中国精神。
其三,凡人不凡,贵在精神。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其四,精神可贵之处在于能动转化。
展望2021年,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徐汇区委党校)